摘 要: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基本满足了当前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需要,在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遏制毒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收戒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复吸,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上,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学及生理学干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特征是强迫性用药行为,不计后果的持续用药以及脑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改变。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强制隔离戒毒是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治疗。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但并不是一种惩罚措施,而是一种行政性强制治疗措施,目的仍然是为了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但吸毒人员存在戒断难、巩固难、高复吸的现象。
戒毒康复需要不再继续使用毒品,改变自身和周围人际间的行为模式,最终保持稳定戒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整的戒毒治疗应包括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三个阶段,脱毒是第一阶段,后两个阶段更为重要。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虽然已经离开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但并没有完成戒毒的全过程,仍然需要在重返社会的过程中接受进一步的考验。
1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常用的干预方法
现阶段,对于毒品成瘾以及预防复吸的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CBT)、行为选择疗法(BCT)、应对技能训练(CST)、动机强化疗法(MET)等[2]。常用的步骤包括:心理急救,稳定情绪;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可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服用镇静药物;还可以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下面就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各个阶段的干预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1 生理脱毒期
此期以医学干预为主,按照《强制戒毒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入所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杜绝传染病的流行。在治疗稽延性症状的同时,进行初步认知和环境适应性教育,帮助其逐步适应适应生活,恢复体能,为心理干预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此期由于外源物质的突然中断,造成戒毒人员的生理紊乱,心理落差很大,易形成短期偏执型心理障碍,容易使戒毒人员产生各种过激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对戒毒人员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了解掌握,并建立心理访谈机制,直接对患有心理障碍的戒毒人员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和治疗。增强戒毒信心,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意外的发生,同时需要科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和及时纠正营养失衡。
具体干预手段包括:一是体能康复训练,运动体操、心理健康操和健身器材运动等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二是对断瘾不适处理,自信心和希望感塑造,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主题题教育;三是所纪队规、法律法规及毒品专题教育和戒毒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教育。
1.2 身心康复期
此期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以心理干预为主。心理干预的通常是采取六步法:(1)确定问题;(2)保证求助者安全;(3)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5)制定计划;(6)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1.2.1 常见的治疗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点。
(1)认知行为疗法。
吸毒者认知与行为分离是该人群病态心理特征之一。贝克认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治疗的核心是帮助戒毒者认识滥用药物的状态,以及学会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纠正吸毒者反社会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利于抗复吸。
(2)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破坏吸毒这种后天习得的不良条件反射:将欲戒除的症状(或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厌恶性的刺激相结合,当症状出现时,立即给予强烈的厌恶刺激(如电击),以强化其条件反射,逐步达到减少症状直全完全消除症状的目的。厌恶疗法使吸毒者不仅得不到他们所企求的欣快感,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十分痛苦的体验。
(3)正强化疗法。
正强化疗法与厌恶疗法相反,是对吸毒者进行正面教育,并在吸毒者偶然出现正确行为时给予关注和奖励,逐步使吸毒者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反复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正性强化,帮助其抗复吸。
(4)个别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结构方面和支持性治疗两方面。前者强化有关毒品有关知识,起到警醒作用;后者则明确提出治疗目标,与患者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良好关系。对首次出现急性情绪危象、濒于精神崩溃或企图自杀的戒毒者,必须进行抗精神失常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
1.2.2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心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健康教育。
根据有关文献编写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吸毒的危害;预防复吸的要素;预防复吸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励等;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
(2)音乐治疗。
根据戒毒人员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音乐处方。采取感受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以聆听针对负性情绪抑制的具有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
(3)书画习作。
根据个人的爱好,书法习作练习隶书、楷书或行书;绘画习作练习简单的国画,目的并不单纯地注重艺术的专业性,更注重把书画艺术作为宣泄情绪,展露内心情感和思维的一种方式。
(4)家庭情感干预。
包括家庭健康知识辅导和家属探视。
1.3 重返社会期
此期是前一期的继续和巩固,主要任务是帮助戒毒人员熟练掌握拒毒技巧,强化拒毒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个人回归社会联络网络,重返社会做好准备以及以形势政策、就业指导和社会环境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教育。干预手段包括以下几点。
1.3.1 代币制疗法
代币制疗法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患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立即就能获得奖励,反复强化,从而使患者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1.3.2 生物反馈治疗法
是利用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体内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包括肌电、皮温、心率、血压、和脑电等)加以处理,转换成视觉或听觉可以感知的方式(如数据、光标或蜂鸣音等)显示(反馈)给患者,患者通过自已操作进行调节生理反馈的信号,逐渐矫治其变态人格,消除心瘾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1.3.3 集体治疗
这是一种支持、治疗和教育的过程,帮助患者在戒毒阶段学会应对生活应激和处理渴求的动机。亦可用于讨论和制定治疗计划,建立监督特殊行为的协议,以预防复发。为帮助戒毒人员学会接受集体相互作用中的不同关条,治疗应包括使戒毒人员学会对集体的接纳、处理人际冲突问题、分担痛苦的体验或情感。治疗可有多种形式,如改良精神动力学、人际、相互作用、合理情绪、格式塔和心理剧等。
2 评估
对于以上三期均需要进行检查评估和疗效评定。强戒人员心理诊断评估的方式方法包括观察法、会谈法、测验法和生物反馈法,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取临床资料[8]。
2.1 观察法
主要由管班民警完成。是指在强戒人员生活、学习等自然情境中对他们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2.2 会谈法
通过面谈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强戒人员个体和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对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准确评价。
2.3 测验法
包括进行体质测试,体检[9]。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测试,测验的内容使用效度和信度较高,且对戒毒心理有密切关联的标准化测试量表。
2.4 生物反馈法
在强戒人员复吸的敏感环境中,测试强戒人员抵御毒品诱惑的心理能力。
3 结语
强制隔离戒毒心理康复的目标主要包括:心理自救意识的导入:是针对戒毒者的心理意识、生活状态与习惯特点,以教学的方式对戒毒者进行相关心理知识灌输,启蒙戒毒者的自救意识,奠定心理康复的心理环境;恢复良性习性与不良行为的矫治:是对戒毒者的异常习性和行为的直接根治,实施以一定范围的环境干预及个例行为矫治相结合为原则;渐时回归社会-家庭:是对已经接受行为矫治,并达到一定稳定标准的戒毒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实行模拟社会角色、家庭角色试验,以缩短学员与社会的距离,缓和与家人长期僵持的关系,一方面康复、增进戒毒人员心理减压能力,另一方面直接减轻压力源,帮助戒毒人员树立、培养、感受自信心、意志力形成过程。
2011年出台的《戒毒条例》除了规定三位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外还强调,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为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辅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以及就学、就业、就医援助。
本研究实施的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措施,针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具体情况,可提高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及身体素质,矫正不良行为,改变病态心理和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拒毒意志力,促进精神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为回归社会,防止复吸打下坚实的基础。